2025年3月6日凌晨,科技圈因一款名为Manus的AI产品陷入沸腾。这款由中国团队打造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,不仅标志着AI从“对话工具”向“执行者”的跨越,更被业界誉为“AI Agent的GPT时刻”。它的出现,让用户体验到“数字代理人”如何将复杂指令转化为完整成果,真正解放人类生产力。
Manus源自拉丁语中的“手”一词,背后的创始人肖弘是一位典型的90后技术极客。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,他先后创立夜莺科技(服务200万B端用户)、开发海外爆款AI插件Monica(用户破百万),最终在2022年成立“蝴蝶效应”公司,瞄准AI Agent赛道。Monica的海外经验为Manus奠定了技术积累,而肖弘对“手脑并用”(Mens et Manus)的执着,则让产品哲学贯穿始终。
Manus的核心竞争力:不只是“助手”,更是“执行者”
1. 从“思考”到“行动”的闭环:与ChatGPT等传统AI工具不同,Manus的核心突破在于全流程任务执行能力。它不仅能理解用户需求,还能调用工具(如编写代码、操作文件、爬取数据)直接交付结果。例如,用户只需发送一个包含15份简历的压缩包,Manus会自动解压、分析、排名并生成Excel报告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。
2. 多代理架构:像“部门主管”一样协同工作:Manus采用Multiple Agent架构,将任务拆解为规划、执行、验证三个环节,由独立模型分工协作。例如在房产筛选中,规划代理负责制定步骤,执行代理调用Python计算预算,验证代理则确保数据准确性。这种设计使其能像人类团队一样处理复杂任务。
3. 自主学习与记忆能力:Manus能记住用户偏好(如“以表格形式呈现结果”),并在后续任务中自动优化流程。其“异步操作”特性甚至允许用户关闭电脑后,任务仍在云端继续执行。
Manus前已展示的案例包括:
人力资源:15份简历5分钟内完成筛选与排名,支持定制化报告;
房地产:根据预算、安全性和学校质量,生成纽约购房分析报告;
金融分析:通过API获取股票数据,编写代码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部署可视化网站;
旅行规划:定制日本旅行手册,整合路线、住宿与个性化建议;
教育内容:为教师自动生成动量定理的动画教学材料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,Manus能通过跨平台操作(如爬取视频链接)解决传统搜索引擎的局限性,展现出类人类的灵活思维。
在评估通用AI助手能力的GAIA基准测试中,Manus在三个难度级别均刷新记录,超越OpenAI同类模型。其技术核心在于:
优质数据与灵活架构:通过“less structure, more intelligence”理念,让代码编写、深度研究等能力自然涌现;
多重签名系统:由多个独立模型驱动,计划开源推理模块以推动社区发展。
Manus的爆红代表着AI从“工具”向“同事”的进化,也预示着“1人类+100智能体”的新型组织形态。尽管前路仍有荆棘,但这场数字生产力革命,或许正在重塑我们与技术的共生关系。
该网址链接来源于网络,由网友提供,本站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受本站实际控制,如网页的内容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反馈或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 站联不承担任何责任。